對外發展

名稱:

對外發展

詳細介紹:

籌組埔里鎮寺廟聯誼會(埔里區寺廟弘道協會前身)
恭錄民國五十年(辛亥年亥月) 神農大帝降鸞? 詩曰: 善星靄靄集斯堂,氣候溫和正小陽;大道宏宣憑一議,普同步調共匡襄。

話:

吾姜石年也。諸發起人不以吾為不德,本日各堂主事聚集一堂,組織聯誼會,各有熱誠,成功有望,大道之宣揚,亦有賴矣。按創立此會之意義,唯因吾中國固有道儒行將泯滅,世風日下,民庶早忘,家國腐類日熾,國恩父德付諸東流,父子不親,兄弟不和,朋友不信,夫妻不睦等等,仁義道德,恩情不掃淨盡,不勝悲哉!願此會成立,當以群力集中,挽回世道,乃幸也。

憶自上古羲農,以儒立規,以道治國,是則儒道一體,即賴民安國治。到於老子降生,道始成派,然猶尚雙並以存,但至漢明帝,佛教始入中土,久而又久,則分儒、釋、道三家,傳佈於諸夏迄今。而今日之人,以三教一理,共通奉祀,而致教義歧見,各執所長,以至目下之現象者也。是非難論,簡舉一二以為參考:釋家教理是空一切。道家是談玄入妙,修證大羅天仙之道,亦即坐談悟禪理者也。儒家獨異之處,有國家、有社會、有家庭,而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斯可謂以國以家以社會,實可賴之。進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更趨於大同世界,斯道非僅中土不可缺,即於世界亦然者也。

然則儒教於今,社會不論大小貧富帝王人臣之家,均不可缺之大道者也。是故儒興天下平,儒衰天下亂,必定之理也。孔子著春秋,而作先聖;關羽讀春秋,而作後聖。史上顯然有據,以是埔里既有孔廟,又到處有關廟奉祀,孔關二聖,迺儒、道、釋三門,竟屬何一門,不言而自明也。以吾觀之儒為主教,道釋為副,即埔里目下自然形成,不知爾等如何看法。

吾恐不知組織該會之宗旨,而誤此會運營致舛錯,前途即失本真也。第一在宣講儒道,以明聖教之真旨。第二取相扶相助之意,第三是重在抹消歧見,和衷莫歧為事,此三點能並行始有組織價值,若失此本意而使徒然,即大失真理者也。

人士欲將如何。既各堂選有代表與會,置以總幹事,與聯誼會主席名義何差?吾想無甚關係。單位主席聯合主席無有抵觸,易明暸然。故無需以總幹事另設名義,使一般不易明白故也。如欲我任選,即不得失得之論始可也。

常務委員先選、各堂堂主,或管理委員會主委充之,另增羅銀漢、陳南要二人,如此選法切勿見怪,看後事始無不平之言。主? 席:許清和。 副主席:羅銀漢、陳南要。

吾要相勞此職,希望為吾善於運營此會,切囑。爾時許清和聲言要求謂之曰:本人德行棉薄另提如何?聖帝即曰:各堂有三尊作汝靠盾,有何憂愁否?事不大功不深,願樂從之。任期改為三年制。但各堂主委或堂主在自己單位,屆滿任期,在聯誼會之職,隨之消滅,新選當接替為當然委員,常務委員亦同常務委員。

然則醒靈寺加入陳石鍊,育化堂加入蘇樹木,懷善堂加入謝添丁可也。特別批明,陳石鍊乃籌建主委,一時職,非常職,故不能列入,懷善堂陳光明、陳南要、謝添丁三人,育化堂江榮宗、羅銀漢、蘇樹木三人,醒靈寺許清和、陳石鍊、林清寄三人,不可誤也。

 
參與籌組中國儒教會
民間自古即有儒、釋、道三教之說,但純為儒教之廟宇(鸞堂)卻皆登記為道教或佛較,雖早年先賢努力奔走冀欲成立儒教會,俱未獲政府當局准予成立,而寺廟登記證又皆須登記宗教別,只得登記原已成立宗教名稱。

民國八十八年吳兆麟先生與數位賢達之士蒞臨本宮招募籌組中國儒教會,冠雲即召集全體董監事參予會商,聞言儒教會正在申請中,深感吳先生等之誠而決定參與籌組工作,而後奔走埔里各宮堂招募會員堂及個人會員。斯時各堂皆熱烈響應,南投地區團體會員計有昭平宮育化堂、寶湖宮天地堂、懷善堂城隍廟、通天堂、宣平宮醒覺堂、醒靈寺、恆山宮衍化堂、昭德堂、參贊堂、導化堂、孔明廟、藍田書院、明新書院、克明宮、憫世寶宮、黃帝先廟、永豐宮等及各堂正乩生均加入會員。

儒教之成立,迺因解嚴後鸞堂之整合運動機緣成熟。民國八十六年,以台灣南部鸞堂為中心,結合關係鸞堂與寺廟組織「中國儒教會」。該會發起人有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前立法委員王志雄、及地方上仕紳文人鳳邑儒教聯堂主任委員吳兆麟、台灣省聖教神明會董事長林金枝、雲林縣政府主任秘書李學聰、早期聖教神明會發起人陳清源、雲林縣福興宮宮主余秋淵、鳳山協善堂堂主陳聖修等人,推選吳兆麟擔任「中國儒教會籌備會」主任,召開二次會議,又得內政部紀司長俊臣、真理大學宗教系主任陳志榮(現任真理大學副校長)之鼎助,於民國八十九年元月十五日成立。

其立會宗旨:為結合全國各地儒宗鸞門單位,發揮團體功能,弘揚儒教忠恕精神,導正社會人心,實踐生活儒教,提升人生價值,促進社會祥和,以群體力量共同從事宏揚儒教,舉辦教育、慈善公益事業,國際儒教聯誼,中興大陸儒教等不朽事業。

儒教會之成立大會在高雄東照山關帝廟舉行,本宮由黃冠雲參選而當選理事兼任南投地區辦事處主任。第二屆再當選常務理事兼任南投地區辦事處主任。第三屆乃當選副理事長。足見本宮在儒教界之受重視,本宮亦自參加儒教會之後逕將寺廟登記證宗教別改為「儒教」,斯後我堂同修皆為儒教中人,當探究教主至聖先師孔子學說,存心養性,慎獨存誠,日新其德,明德親民以達止於至善之境界,進而宏揚教義,拯世救民,同登善域,俾世界臻於大同,庶不負諸賢創教之苦心也。

中國儒教會會徽涵義

五環者,五德也,即仁、義、禮、智、信五常之德也。道為體,德為用,德之內修則為道,道之外行則為德,分而言之則有五,合而渾之則為一,一所以貫五,五所以衍一,子曰:吾道一以貫之。

聖人觀天道自然之顯示以立人道,以春之生生不息為仁,夏之長成有序為禮,秋之收斂約制為義,冬之封藏恬靜為智,長夏之運化無妄為信,于是立此五常以應天道,人能體此則天道得矣。

故大學教人以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中庸教人致中和者,要皆以五常之道為中心思想,實事求是,不務空談,人人踐此五德,則天下為公之大同世界現矣。
 

故儒門大道,萬古常新,放諸四海而皆準也。

 
協助他堂建廟、鍛乩等事蹟
一、民國二十年,應麒麟里黃福緣之聘,協助建設文華堂為黃家私奉聖廟。

二、民國廿三年應魚池鄉大林村啟化堂堂主王文周及董德福之聘協助改建啟化堂,並重興鸞教鍛鍊新乩。

三、民國廿五年應魚池鄉新城村?悟堂堂主巫塗及黃朝來之聘協助?悟堂著作「七政金篇」至完成。

四、民國廿六年應草屯鎮王賜之聘,赴草屯王賜之家開設惠德堂(後改惠德宮)至鎮座典禮,參與人員陳景賢、蘇樹木、林 來福、施文彬、王梓聖等。

五、民國卅四年開設國姓鄉大石村清德堂(後改清德寺),並舉行鎮座,由鄭錦水、陳景賢、蘇樹木、林金海等主其事。

六、民國卅六年協助清德堂鍊乩完成,由鄭錦水主其事。

七、民國卅八年十一月協助懷善堂著造「打癡鞭」至完成。

八、民國四十六年應梅仔腳劉景宗、陳南要、曾永昌等之聘,協助籌建麒麟閣導化堂,經恩主命派陳委員石鍊為籌建主任委 員,並由全體鸞生鼎力集資興建,至昱年完成舉行鎮座大典,奉祀觀音菩薩暨三恩主。

九、民國五十四年應導化堂主委許元發先生(本堂第四屆主委)之請,協助導化堂鍛筆,於五月二十三日奉准開練塗新添先 生及卓波先生二位正乩,概由本堂負全責主導,至八月十三日完成而參與揮鸞闡教之聖業也。

十、民國六十年再度受導化堂主委許元發先生及台南縣玉井鄉瑤闕宮導修堂堂主陳金水先生之請,於是年九月十八日起開練導修堂陳聰正先生為正乩。惟因導化堂二位正生未遇鍛筆經驗,而本堂與導化堂有一線之緣,故鍛筆之事必須仰賴本堂正生及同修之協助,且玉井鄉交通又不便利,鍛鍊此筆本堂助鍛者不辭辛勞全力投入,幸蒼天不負我等之勞,如期完成此重任,陳正生至今仍尊稱本堂蔡正生茂亮為老師,可見與導修堂有密不可分之緣。

十一、民國八十九年(庚辰)九月藍田書院濟化堂?鍊第三筆新乩謝瑞源、陳文耀,本宮全體鸞生踴躍諷誦經典助?,並由黃董事長冠雲、蔡常務監事茂亮多次率領鸞友至濟化堂協助至完成。

十二民國九十年組團前往山東曲阜孔廟朝謁至聖廟、復聖廟、亞聖廟。並赴洛陽關林及山西運城關帝祖廟朝謁關聖帝君,於 山西迎請祖廟關聖帝君聖像一尊回宮奉祀,以供信眾朝拜,並祈護國佑民。

十三、民國九十一年(壬午)十二月協助醒靈寺鍛鍊二位新乩至完成。

十四、民國九十二年(癸未)五月協助佳里昭清宮育善堂鍛鍊二位新乩至完成。

十五、民國九十二年(癸未)十月協助魚池鄉德龍宮振育堂鍛鍊二位新乩至完成。

十六、民國九十二年(癸未)十月協助南投市永豐宮鍛鍊二位新乩至完成。

十七、民國九十五年(丙戌)一月協助埔里日南天后宮鍛鍊新乩。

十八、民國九十五年(丙戌)協助昭德堂鍛鍊新乩至完成。

十九、民國九十六年(丁亥)霧社德龍宮潮天堂重建,除本堂捐資助建外,本堂鸞生亦樂捐壹拾伍萬參仟壹佰元助建。

 
大陸朝聖宗教交流
二○○一年經本堂董監事議決通過組團至大陸山東曲阜孔子廟、復聖廟、亞聖廟及洛陽關陵、山西運城關帝祖廟朝聖,董監事及鸞生共三十二人成行,於五月前往。

首抵山東孔廟朝謁至聖先師孔子,謹修文疏一封,欲進大成殿祭拜,管理人員稱大成殿除春秋二祭之外,所有團體不能進入內殿致祭,經黃董事長要求館長前來商量,館長閱讀本廟文疏之後同意進入大成殿祭拜,但必須穿著長袍禮衣者使得進入,為感管理單位之誠,逕將二人份團費當禮金捐贈為基金。繼至復聖廟朝謁復聖顏子,又抵亞聖廟朝謁亞聖孟子。

次抵洛陽關陵朝拜,承蒙管理單位懸掛布條歡迎,為感其誠,團員踴躍自由捐獻。最後至山西運城關帝廟朝謁關聖帝君,並修文疏一封,入大殿祭拜,洽有關聖帝君新雕開光完成之神像一尊,全體團員皆甚喜愛,遂即集資捐獻而將關聖帝君神像一尊請回本宮奉祀。